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見證了所有問題與結果!


111年 地方特考三等社會行政 吳O華

其實我並不是本科生,所以考量到對應考考科的不熟悉,也不大會抓重點,因此我一決定要參加國家考試時就決定要上補習班。經由朋友的介紹報名學儒面授班,減少自己偷懶的藉口,到現場參與群體的讀書氛圍讓自己更有考試的緊張與臨場感。
我不是一個可以持續念書很久的人,從開始補習到現在,我每天念書平均下來頂多4小時不到,對一個全職考生來說,不諱言來說真的很混。能上榜除了考運好,我自己歸納出能讓自己幸運上榜的原因:

 

1.認真上課、課後複習:老師會有進度的規劃,上課時首重理解,每個考科都是有原因、有過程、才得出會被拿來出題跟被當成答案的結果。因此上課時要理解老師的解說跟脈絡化,不論個人讀書計畫如何安排,上課前一天一定要對上的內容先預習與理解一遍,隔天印象一定最深刻;且一定要複習,等於讀了第二遍,才能更加深印象;且依照遺忘曲線,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最好。讀書其實是像洋蔥式的層次堆疊的過程,當你複習第三或四遍時,就會開始覺得內容於我來說是親切的且很好理解。

 

2.認清自己的屬性:我是個急性子、沒耐性,體力也不好。所以無法理解別人一天念10-14小時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我更清楚自己即使像別人那樣在書桌前坐那麼久時間,也不會有相同比例的知識吸收。所以我採取較短時間、但快速衝刺的方法。當我不想念也不會勉強自己念,不要讓念書變成一種壓力與負擔的一件事。

 

3.要有紓壓的方法:國考是條漫長的旅程,不知何時能上岸,或是會怎麼與成功擦身而過,在備考時間越久越有明顯的感受,因此如何調適身心很重要。自己會固定每星期運動1到2次,讓自己體力變好,當體力較好時腦袋會比較清楚;建議可以每天多曬太陽,固定一段時間執行讓自己放鬆、拋開考試壓力的事物,才能讓自己沉澱、充電、再出發。

 

4.從不擔心自己不會考上:念書能有多難?是因為不背所以寫不出內容?還是因為不理解所以思考脈絡被中斷?就算反覆看過書本上的文字內容仍無法在其他時刻默背出來…等等這些的困擾,我都會試著找出無法讓自己好好念書
的原因,只要找到原因關鍵剩下的不過是時間的長短,又何必害怕自己考不上。

 

5.你不願面對的事情就是考上的關鍵:當你覺得不擅長默背剛剛或昨天唸完的內容、當你覺得申論難度很高想念熟一點再開始寫…那就反其道而行,自己找方法或是找他人聊聊都好。念書其實像玩遊戲,關關難過關關過,打贏這一局離下一關就不遠了。

 

6.把最好的留給考試當天:不論事前做了多少準備,關鍵就在那二、三天,精神、體力、情緒都要保持最好的狀態,聽起來像廢話,但事實就是這樣,如果你還在害怕考試、緊張到腦袋打結、或是因睡眠不足而考到想睡覺,影響你審題能力、讀題錯誤、進而下筆解題錯誤機率就會增高,到那時真的就要看你家的祖先或你拜過的神明給不給力了。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張庭老師,老師教的科目中AH53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社會福利服務我分別考取了67分及71分,AH24社會研究法考了82分,皆是拉高我整體的分數的關鍵。
張庭老師社會研究法的上課重點皆以近年考古題為主,再補充歷年考古題曾出現過的重點。第一堂課老師就說明社會研究法準備方法及可參考的書目,也會說明申論題的寫作重點及訣竅,讓從未寫過申論及對內容很茫然的我找到明確的準備方向。

 

課本編排上,一開始會有歷屆試題分析表,明確的點出哪幾章會是準備的重點及哪裡該加強準備的力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老師一開始會有試題總覽,了解申論題出題方式、明顯比較出相對高機率的出題考點,以及提醒相同考點卻有不同的翻譯或用詞上應注意的盲點。
對於內容上,老師大多會有架構圖或是樹狀圖,讓內容可以脈絡式理解,並提醒近年考試重點的方式進行課本內容的講解,於一部分內容講解完會輔以「選擇題」立即測試是否完全理解方才的上課內容。

 


最後,在章節後面會附上近年「申論題」考古題,可多觀摩或模仿類似題目的申論解法。考前增加考古題的練習對臨場考試非常有幫助。
另外,我在每次上課後除了課本內容複習外,也會督促自己每星期要寫1-2題申論題,在下次上課的課堂休息時間,請張庭老師幫忙看答題方向、申論架構及可再精進的部分,我想這對於我社會研究法在考試時的答題速度及架構編排都非常的有幫助。
最後,我用稻盛和夫的一句話祝福同樣在國考道路上的大家,”如果動機和方法是良善的,就不必擔心結果了”;因為只要可以找到屬於自己學習、考取的方法,就能築夢踏實、金榜題名。

 

 

→找更多新書

→函授諮詢專專員


歡迎追蹤我們,看更多考試內容
★追IG 看蟲蟲哥
★加LINE@好友 有好康
★訂閱頻道 看免費考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