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教甄嚴重偏食 篩不出有同理心的老師


2016-06-16 07:56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聯合報願景工程偏鄉教育系列報導,一連兩年探討偏鄉教育的問題,引起廣大回響,不少聲浪認為須訂定專法才能根本解決偏鄉教育困境。朝野立委已提出偏鄉教育專法草案,教育部也將在月底提出官方版本,本會期可望付委討論。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昨舉辦「偏鄉教育專法」公聽會,邀請第一線校長、學者共同討論。不少校長和學者都說,「師資」是偏鄉教育裡的重要關鍵,卻也是一大困境。

蘭嶼朗島國小校長胡龍雄指出,學校裡面最核心的是教師,但偏鄉代理代課比率高,正式教師流動率也很高,以朗島國小為例,現在十七位教師中有八位是代理代課,正式教師部分去年就調動五位。

胡龍雄說,這些代理代課老師中有些對教育有熱情,但聘期只有一年;有些人想考正式老師,教半學期就不教了,對偏鄉學校而言都是很大困擾。

出身鹿谷偏鄉的學者、文化大學教育系副教授王等元說,目前教師甄選「嚴重偏食」,沒有辦法篩出有熱情、情緒管理好以及有同理心的老師。他也發現,「人生勝利組」的老師,對偏鄉學生缺乏同理心,無法同理學生遭遇到的學習挫折。

為解決偏鄉師資困境,立委林岱樺、柯志恩等人建議納入「偏鄉教師證」概念,偏鄉地區中小學的專任教師,得聘用具偏鄉教師證的教師擔任,不受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限制;偏鄉教師證依縣市核發,不得跨縣市使用。

率先呼籲立偏鄉教育專法的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偏鄉教師證概念與現行教徵制度不同,不著重系所、出身師培體系,主要考量專長、熱忱,搭配培訓、評鑑制度,同時偏鄉教師證應以區域或縣市為單位核發,規範不得轉換,讓師資能夠穩定。

(本文轉自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