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高普考 高考三級 勞工行政 李亮瑩 (雙榜)考取心得
背景 本身大學就讀相關科系,大四那年開始補習準備,但因為大四自己對職涯還未有明確的規劃,抱持著一種考考看的心態,想當然而是落榜。直到收到成績單發現自己距離上榜只差1.6分,才下定決心好好再次準備考試。因此真正開始準備時間算是去年10月至今年考試,9個多月的時間。考過103年高普及104年高普。
各科準備方法
國文(推薦師資:林嵩)
基本上,國文這塊我沒有特別做準備,上課聽完林嵩老師的作文跟公文的課程即可。班內有申論批改的部分,我都會練習公文部分,練習個幾次就差不多記熟格式,考前只要再快速瀏覽格式部分。測驗題方面投資報酬率不大,就是靠以前的底子
法學知識與英文
法緒:完整把程怡老師的課上過一次,考前大約2個月我開始利用零碎時間慢慢複習之前上課的筆記(因此上課做筆記很重要!),考前再把老師的總複習講義重要的新修訂法條看一看,然後練習高普考前當年度的考古題(如:1月初等、4月身障、6月警特)就差不多了。
憲法:今年開課的是韋伯老師,但我去年(103年)是上賴農惟老師的課。非常大推賴農惟老師,不僅上課風趣外,圖形解說也超詳細,還有獨創的賴氏聯想記憶法,很容易就可以把考點牢牢記住。因此今年只複習之前的體系綱表就很足夠。憲法的投資報酬率是這3科中最高的,要好好把握住。
英文:沒有特別準備,靠以前的底子。
社會學(推薦師資:陳遠)
我103年的高考社會學僅拿到35分,今年的突飛猛進連自己都有點嚇到,考前最擔心的科目,居然成了拉分的關鍵。陳遠老師教的很棒,一開始的確會不太容易上手,建議聽不懂的地方多聽幾次,我自己是把課程上了2輪,第2次聽絕對跟你第1次剛接觸有不一樣的體會
你慢慢可以融會理論觀點,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但還是有一些基本潛規則跑不掉,例如:
答題一定要舉例子來佐證你的論點,光把理論背得滾瓜爛熟沒有用,一定要舉時事來相左映,因此平常就多準備幾個可以相套映的例子。
重要名詞或人名除了理解他的意義,最好將這個字詞的英文也記熟,在考場上可以多少拉一些篇幅,但切記寫過一次就不要重複再寫,否則容易讓批改者覺得你在拖篇幅。如:科層制(bureaucracy)、馬克思(Karl Marx)。
有些重點章節本身就是一出再出很愛考,因此這些章節務必讀熟理論,如:社會化與偏差行為、社會關係、社會運動、社會問題(失業、貧窮、人口、老化問題)。
行政法(推薦師資:林清)
林清老師的整體上課架構很適合初學者,且老師在上課前會將當天授課內容以條列或表格的方式呈現,每次上課筆記的整理雖然很花時間,但這是值得的,準備後期藉由上課筆記的架構來記法條及回想課本內容很有效率,只要有稍微記不太起來的地方,就可以馬上再翻閱課本做一次複習。
測驗題型:推薦林清老師的【行政法百分百】,自己會在每個章節複習完後就做題目,加深印象。答錯的部分,用蠟筆將題目及答案標記起來,考前針對自己錯誤的部份再看過一次。
申論題型:課本的每一章節都會附上題目,老師也都會解說過,所以我每次念完一個章節以後,會挑一至二題題目練習檢視自己到底會不會。申論別無其他方法,內容真的要熟,老師說必考的地方一定要念熟,到考試之前我至少有念過4次。
重要的法條條號要記!林清老師上課法條都註解的非常詳細,相關條號都會幫你做連結,可以減少很多自己整理的時間。
經濟學(推薦師資:徐喬)
經濟學我大推徐喬老師,上課幽默風趣,且淺顯易懂。老師上課會一邊帶題目,對於剛剛所教的內容可以立刻與題目作連結,加深印象,讓我從小就害怕數學的人,對於經濟學這科,反而越念越有興趣。
每個章節老師所發的隨堂測驗題目,每一題務必將他搞懂,這都是算是最基本的考題,今年的經濟學考題裡面也發現很多題都是老師上課有講解過的題目,只是數字變換一下而已。
考前2個月我開始大量練習近一年的考古題以及將過去上課的隨堂測驗題目再寫過一次,有些刁鑽的題目就不要過於執著了。經濟學這科對於勞工行政的考生來說,是很多人的痛處,但換個反面想,只要你把握住了,往往就是上榜的關鍵!
勞工三科(勞資關係、勞工行政與勞工立法、就業安全制度)
這三科專業科目密不可分沒有明顯的界線,而且範圍又相當的廣,每個主題都可以跟另一個主題相關,因此我的準備方向是以衛民&許繼峰老師的【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為底,再輔以相關書籍、期刊及網站,因此我先介紹我使用的書籍及相關資源:
書單
衛民&許繼峰【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必看)
衛民老師目前仍是研究台灣勞資關係中的第一把交椅,因此這本書真的必看且要看熟!內容比較淺顯,對於初接觸勞工領域的人來說很好上手,自己系上上課也是用這本教科書。對照以往的考古題不難發現,從這本書裡面出題的機率非常高。像是今年4月底才剛改版的新內容,7月高考的勞資關係一、四題就入題了。
衛民【集體勞資關係-法律、實務與案例】(推薦)
這本是我自己推薦的,同樣是衛民老師所寫,有些內容跟【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的內容有重疊到,但在講述理論之餘,這本多了實務及案例的討論,這對於貫徹所學的理論我覺得很有幫助,才不會空念理論而不懂如何運用,另外還有像是修法規定,衛民老師也會提出他獨特的見解。對於有時間的考生,不妨可以看看這本。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工具書)
這本書內容比較深,我是當工具書做使用,遇到不瞭解的見解才會再翻閱這本。
刊及其他資源
勞動部 台灣勞工季刊(必看)
勞動部網站
就業安全半年刊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準備方式
剛開始我是將【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那本念熟,到考前至少有唸5遍,並且針對那本書做出自己的筆記。我採用列點條列的方式,並且在旁邊附註相關法條,日後復習可以隨時翻閱法條,再次加深印象。
法規的部份,要花時間去熟記,我建議準備一本勞動法規,我是用【勞資聖經:經典勞動六法】,平時念書或練寫考古題隨時就可以翻閱,我覺得非常方便!但必須注意的是,勞動法規近年時常會做修訂,要定期查看勞動部是否有最新修法消息。基本上新修正的法條會是當年度考題的熱門考點,因此自己會另外做份有關修法的修正緣由、修正重點以及後續影響的整理。
整理以往的考古題,不難發現有些都是重複出題的,因此考古題非常非常重要!。而在練習考古題時,並不用真的全部寫出來,而是每一題要在腦海中浮現答題的架構,利用列大標、小標的方式將他寫出來就可以,並且針對之前沒有讀到卻考出來的部分,作資料蒐集,補充到自己的筆記裡頭。
勞工議題跟時事脫離不了關係,後期開始閱讀期刊以及參考其他網站,做最後資料的補充。或是我自己每天都有閱報的習慣,會將當天跟勞工相關的議題或是修法的新聞裁剪下來,然後整理過後補充到筆記裡頭,這都是日後答題可以顯現出答案別出心裁的地方。
結語與建議
每個人念書的專注程度不同,念書的時間長短絕對只是參考值,並不是你整天念書就可以考的上,重要還是看你今天念的有沒有完全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在準備的這段期間仍要維持正常的休閒生活,我每個月會給自己2-3天的休息時間,去看看電影、逛街或是跟朋友吃飯,當作給自己辛苦看書一個月來的獎勵,這樣念書也會更有動力。
每個人的讀書習慣、想法都不同,適合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可以多方嘗試及參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準備方式。
國考這條路很漫長,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會考上,抱持著正面積極的態度非常重要。自己也曾唸書到一半大哭,覺得自己為何要這麼辛苦,但一想到家人所給予的全力支持及對你的期盼,你知道自己沒有放棄的權利,唯有相信自己,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