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會計師考取生 – 陳旭彥 考取心得分享


105會計師考取生 – 陳旭彥 考取心得分享

我是大四應屆就去考,第一年及格的科目是成管會、審計、國文,因為距離考試不到兩個月,所以就選自己比較有把握的成、審下手,之前我有補過會研所班的中成審,將課本拿出來重讀一遍。

    「成管會」我就做老師課本的範例,由於時間匆促,有些很難不會算的題目,我就跳過,誠如蕭靖老師所說,把握住自己會的,會的不要忘記,這樣就好了,成管會都沒變,我覺得把老師課本題目做熟,考前再做一下歷屆試題,這樣就夠了。

    「審計學」上課時跟著金老師的步調,雖然第一次聽老師的課可能會跟不太上老師速度,但沒關係,沒做到的筆記或重點,可以下課後用拍照的,回家複習時再將筆記謄寫到課本上,盡量將注意力放在老師所講的,金老師畫的大太陽真的都是熱門考點,所以考前在總複習時,將大太陽背熟就對了,而且真的要盡量背到一字不差,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陳述法條,我準備審計的方式就是讀課本搭配公報,再加上老師的板書筆記。第二年我準備了高會、稅法、商法,但是及格的只有稅法跟商法。

    「稅法」我是上張建昭老師的,第一次上張老師的課,跟不上老師速度,筆記來不及抄,這都很正常,我一開始也跟不上,上了幾堂後,我選擇用錄音筆錄音的方式,將我在上課的時候沒聽清楚或是沒聽懂的部分,回家再多聽幾次,也可以利用中堂下課問老師,上課沒帶課本沒關係,但是會計師法典一定要帶,老師上課都著重在那本,當老師要帶題目的時候才比較需要用到課本,老師將法條講解得很清楚,有時候還會舉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先理解法條後再去背它,我覺得這樣比較好背,至於老師板書的部分,我並沒有全抄,我每次都會準備空白紙,把自己比較不懂,或是老師比較強調的寫下來,課後複習時,讀法典搭配課本,看到哪邊不懂,就回去聽錄音檔。

    「商法」,商業會計法、證券交易法是上金老師的,公司法是上董謙老師,我覺得準備商會法跟證交法的方式跟準備審計差不多,老師帶我們看法條,利用板書將法條架構呈現出來,老師上課的同時也是在幫我們整理筆記了,將法條跟頁數都註記的很清楚,讓學生回去的時候,讀起來事半功倍,前提是回家有複習,法科很要求標準的用語,複習的時候多看或多唸幾遍,然後默寫看看,這是我準備的方式,法條要熟悉,就要常常看它,寧可每天看一些,也不要一天讀很久,然後隔好幾天都沒碰,每天弄清楚幾個條文就好,不講求多。

    證交法總複習時,老師的講義就是20個大太陽的重點,也就是申論題的考點,最後考前在衝刺的時候,我就是每天都看總複習講義,有某些條文比較長的,我會分段背,至於要怎麼分段就是看自己,雖然當年的證交法申論題是考法理,但我覺得20個大太陽對於選擇題還是很有幫助,因為那些大太陽本來就很重要,寫法科的時候,題目慢慢看,當時考商法的時候,我選擇題寫比較慢,想說把每一題都看清楚一點,申論絕對有足夠時間讓你寫。

    「公司法」條文最多,但也不是每一條都很常考,董謙老師會告訴學生哪幾條考的次數多,對於常考的法條要很熟,每次回去都複習,配合老師每次小考,讓自己知道吸收了多少。第二年計畫錯誤,很天真地以為懂高會,中會就OK。第二年高會我還是有上過一輪,不過很多中會的基本觀念我都不知道,變成到最後只能用背的,這樣真的會很慘,第三年及格的就是剩下的中會跟高會,「中會」我力推會朕宇老師,雖然老師上課速度很快,但是該帶到的地方,老師都會教,板書也有條理也清楚,不懂的地方回家聽錄音檔,或是下課問老師,老師的課本有上跟下兩冊,兩冊都很厚,會考的都在裡面了,所以真的不用再去坊間買其他書,我中會底子本來就不好,用的就是最笨的方法,把老師的課本範例算三到四遍,考前再去寫高普考、地特的題目,相信要拿60分是沒問題的。

    「高會」我補了兩輪,我覺得跟中會一起準備,效果挺好的,第二輪我是用雲端補課的方式上課,有不懂或老師講太快的地方,都可以倒帶重看,蕭靖老師上課速度很快沒錯,可能老師這樣帶過去,就會覺得這題自己好像會了,結果自己複習時卻不知從何下手,所以複習時一定要親自從頭做過一遍,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寫到卡卡的地方就上去雲端聽老師講解,我覺得高會也是一樣,老師把會考的題型都放在課本了,所以我沒有買其他參考書,就是把課本範例做熟。

 

    第三年我把它當成最後一年在準備,考前一個多月,除了假日讓自己放鬆之外,盡量每天都去補習班提供的自修教室讀書,告訴自己拖到最後一年的話,壓力會很大,自修教室提供的讀書環境也很好,比起在家讀的效率還要好。

 

    準備考試的路很辛苦,但是告訴自己,只要辛苦這一年就好,最後一定能苦盡甘來!

 

 

會計師考試介紹&志聖面授課程

會計師函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