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會資系 歐譯文
106高普會計雙榜應屆考取心得
一、個人背景: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應屆畢業生,在校成績中段,目前正在服替代役。大三考完記帳士後,因為科大會計系在四大所中屬於弱勢族群,班上要去四大的人都會選擇考研究所當跳板,而其他人就是選擇考高普考。當時的環境也使得我也在兩條路中選了一條,我選擇了高普考,原因是不想熬那麼多年才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及收入,更不想繼續念研究所再讓家裡負擔自己的學費、生活費。而當替代役的原因,就是沒把握一年就能考上打算繼續念書,想不到應屆就考上了。
二、各科準備:
一國文:
公文部分考試前幾天看歷屆試題的擬答及背格式,多注意是上行還是下行(誰寫給誰),像今年高考就來陰的,好像很多人被騙到。至於測驗及作文完全沒準備。
二法英:
憲法法緒開課時,大約是八月,也很快結束了,當下都有念完課本寫完題目,不過後來被專業科目荼毒之後,就很少碰了,所以幾乎所有題目都是照近一年前的記憶選的。真的不建議花太多時間,因為共同科目在高考的比重低,若真的要讀,建議念憲法就好。
三中會(楊正):
中會是我個人認為的大魔王,跟其他科目比起來章節多、內容多、習題多、觀念多、門派多、變化多,但考試的時間卻跟其他科目一樣長,所以這個科目必須熟練到,看完題目不太需要多思考什麼,就能直接下筆的程度,就比如說,一個跨章節的申論題,要你回答出損益影響是多少,就能馬上想到分錄裡面哪些科目造成損失、利益,因為你多了那些思考時間,但你卻還有一大堆題目,只會造成自己在答題上的壓力,導致原本會的題目因為時間壓力而緊張失了該有的水準。這是我從本次考試所體悟到的,看看自己的分數,再回去看一次題目,其實題目本身都不難,考你的是熟練、細心的程度而已。
老師上課教的例題及課本後面的題目每次上完課一定要把那次上課範圍的題目,包括選擇及申論寫完,有問題的題目一定要問,而每次上課前寫完才能在上課前去教室後面問老師。每上完一個章節老師也會發小考考卷,大多都是從政大、台大老師課本中的題目選出來的,盡量也要寫完,有問題也一定要問。因為中會題目真的很多,等到你積了一個章節才要寫,你同時有例題、習題、考卷,你會因為題目太多而想放棄,所以務必跟著進度走。
這科我有另外買高點鄭泓的中級會計學題庫完全制霸來練習,這本裡面是近三年考題的題目加詳解,雖然跟老師課本題目有些重複,但是反覆練習很重要。
四成管會(楊正):
成管會我認為把題目看清楚很重要,如果有在認真寫題目,而不是看題目對答案的人,都會發現其實對題目文字解讀的不同,將會深深的影響你答題的方向,像我自己一開始都會犯這個毛病,題目看不懂或是太多就直接去看題目對答案,但越到了後面的管會章節,才發現真的要把題目讀懂,就像你真的在考試的時候一樣,你能依靠的只有題目,把題目讀懂,答題自然就輕鬆。而這科幾乎不太會有新變動的科目,怎麼考就是那些題目,把每一章的每個主題的題目練熟,練到一看到題目就能想好如何計算的程度,這科要拿高分真的不難。
這科的準備方式與中會差不多,一樣例題、習題、考卷,跟好進度,寫好題目,不懂問老師。老師在課程到一半會發題庫本,裡面都是歷屆試題,雖然老師說他精選過,但還是有重複的題目,有認真寫一定會發現一些重複,但沒關係就是多練習。
五審計(金永勝):
每上完一堂金老大的課都有一種被洗禮的感覺,而且你一定會覺得自己超廢,老師問什麼都不會,所以每個禮拜一上完課,都會帶著一種慚愧,但是鬥志卻高昂的心情,迎接這個禮拜,然後頭腦就會很快的自動安排好這個禮拜哪時候要念哪科。這科沒有什麼準備技巧,老師說什麼,你就做什麼,螢光筆紅筆念到哪畫到哪,幾顆大太陽就是幾顆,筆記寫在規定的地方,回家背好畫線及大太陽的部分,然後迎接下一次上課被罵,不要懷疑,唯有這樣你才會為了不要讓自己被罵,而逼自己每次上課前一定要背好。
六會審法規(張旭):
老師上課會講解法條所隱含的內容,一定要懂,因為懂了才好背,然後就是瘋狂的把老師課本的內容背起來,從架構先背,背好架構之後再去背大標,最後再背法條,考試的時候也是這樣寫的。從架構背的好處就是忘了法條但架構及大標幾乎不會忘,可以由淺入深去想。這科除了會計法沒有全背以外,其他三法幾乎是全背。
不過近幾年會審法規都出的比較跨法條,或是比較活的題目,所以不代表你背的熟,就考得高,前提是一定要先理解再背,這樣就算他出要你解釋法條內涵的題目,你也可以回答得出來。
七政府會計(張旭):
政府會計會考的部分主要分成公報及分錄釋例兩部分。公報我參考了這一整年有考過政會的考試裡面,無一不考公報內容,所以公報部分我幾乎是一字不漏的全背,背法跟會審法規一樣。分錄釋例其實考的都不難,頂多就是題目一句話,要你寫出分錄而已,所以老師課本後面的題目寫個三五遍,分數就在口袋了。
不過去年高考亂出及今年高考考舊制轉新制,都不是常態的題目,都可以不用理他。考試前注意一下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網站,看一下有沒有公布新的東西,有的話考前就用短暫記憶背起來,考卷一發下來如果沒考就直接忘掉,有考你就直接賺到。
八財政(鄭漢):
這科是我自己本身的弱科,看選擇考那樣就知道了,尤其是稅的部分,上這個部份的時候一度懷疑自己聽不懂中文,但最重要的還是基本觀念、定義、限制、橫縱軸,把這些掌握好,申論題還是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至於這科真的太差,就不提供太多心得了。
九各科總結:
其實除了共同科目以外,所有科目的準備方式都是照著老師的步調及課程的進度走,不用急著要把課上完,因為課表都排在那,考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下一次上課之前好好複習每堂課上完的進度,練習每次進度範圍的題目,然後反覆再反覆、堆疊再堆疊,讓所有內容進入腦中的深層記憶後,那些都才是你自己的。
而我也沒有另外寫筆記的習慣,有曾經想要寫過,但強迫症太嚴重,發現很浪費時間,所以除了老師上課的版書或是老師規定的筆記,我沒有額外自己做任何筆記。
三、時間分配:
一天分成早午晚三個時段,一個時段念三到四小時不等的時間,早上念背科,下面念算科,下午時間也比較長,算中會成管會都比較充裕,晚上若有上課,回家不會繼續燒自己的腦袋,通常只是把老師要求的筆記寫在規定的地方或是上課教的不懂的例題弄清楚而已,其他的留到隔天,這看似把疑問留到隔天,但卻有一種莫名的魔力,很多當天不懂的,你怎麼看都覺得很怪,但隔天再看一次,卻一看就懂了,屢試不爽。
我通常都把一個禮拜當作一個單位,因為通常每次上課到下次上課之前都會隔一個禮拜的時間,所以每個禮拜的哪個時候在念哪一科,雖然沒有刻意去排,但幾乎都是差不多的,基本上也不用去排什麼很完整的進度表,老師上到哪,就念到哪,題目寫到哪就對了,太完整的安排只會被打亂而已。
四、結語:
其實我個人認為準備國考最適合的時間就是在學生時期,因為除了學校上課以外,可以無憂無慮的準備你要考試的科目,但當你一畢業之後,不論是服役中、兼職準備、全職準備,冥冥之中都有一股壓力在你的身上,我自己現在正親身體驗中。能應屆考取除了運氣以外,自己的實力也是很重要的,但能掌控的部分只有自己的實力,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相信你也可以一年考取。
感謝所有老師在這一年裡的教導,對學生的問題更是不厭其煩的解惑,而能給老師最好的回報就是上榜,再次感謝老師。
最後感謝我的爸媽在我從小至今,讓我不愁吃穿,也沒讓我去打過工,補習費也是二話不說的就拿給我,現在終於能用兩張成績單報答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