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選擇國考是因為知道這是一條只要認真努力,即便不是很聰明的人也能成功的道路,而抱著我一定要考上的決心,不給自己任何後路,就是專心準備考試,在準備的期間看到有一些同學漸漸地退出,我明白只要堅持下去成功就是我的。
我在大四的時候開始準備國考,大學是會資系但是我對稅比較有興趣所以選擇財稅行政,對於考科幾乎是很陌生的,幸好有高雄志光老師們的教導,讓我能快速掌握考試的重點。
貳、各科準備方式
國文(葉威老師):
國文測驗題的部分除了去上課之外沒有特別準備,公文的部分自己練習寫過一次,然後在考前背一下格式就足夠了,作文的話利用零碎時間(搭火車)我會看網路上的範例,把一些名言佳句背下來,在考試時能派上用場,也能順便激勵自己。
法學知識及英文:
憲法我是聽鄭中基老師的課,老師上課很生動有趣,會教我們一些口訣讓我們更容易背誦;法學緒論我是聽程怡老師的課,對於有兩科專業科目是法科的我們,法學緒論特別重要,程怡老師講的東西比較專業,剛開始接觸法律的我一開始聽不太懂,所以回去後會再聽一次錄音,慢慢建立起法學架構,幾堂課後已經可以在上課聽懂老師要傳達的知識,這兩科我只有在上課期間跟著老師的進度複習,到考前幾乎沒有再準備。
英文沒有去上課也沒有特別準備,完全吃老本。
民法(陳曄老師):
陳曄老師教得非常好,讓第一次學民法的我很快就能適應,老師上課會畫架構圖,回去我會讀課文內容跟做題庫,再把重點補充到架構圖上,考前就是看著架構圖快速複習,平時盡量跟著老師的進度念,申論題的部分只有寫過兩次給老師批改,知道怎麼寫之後,我就只有在腦中模擬沒有實際寫出來,法條我沒有背得一字不漏,重點是法律概念要清楚就能用自己的話寫出來,條號沒有背只記得老師常常提到的幾條而已。
稅法(鄭漢老師):
稅法這科我在準備記帳士有讀過,但那時候是看著課本猛背,對稅法仍是一知半解。上了鄭漢老師的課之後,才明白法條間的邏輯結構,有些法條不用特別去背經過老師的講解很容易的就記起來了,考試時也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法律概念,除此之外建議將各稅做整理比較,才不會容易被題目混淆概念,也較方便記憶。老師上課常常激勵我們帶給我們正能量,讓我們能在這條艱辛的路持續奮鬥下去,真的很感謝老師。
經濟學(徐喬老師):
徐喬老師上課步調很快但也很有趣,常常舉一些例子讓我們印象深刻,專心聽課比抄筆記重要,老師上課都會帶題目,回家自己要再算一遍,我覺得老師給的題目就很足夠了,算得熟悉比算得多重要,把老師給的題目都算過都會的話基本上這科應該是沒有甚麼問題。
財政學(周群倫老師):
周群倫老師上課步調不快很適合財政初學者,只是剛開始要適應老師的發音咬字,但習慣之後覺得老師教得挺好的,圖形回家要自己演練幾次,選擇題做老師給的題庫。
會計(楊正老師):
中會是我的弱科,補習班教的比學校教的難很多,上楊正老師的課我會抄筆記,回去再聽一次錄音,通常很難在上課的時候就聽懂。學會計懂觀念後就是要多算,否則看到題目會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租稅各論(藍一鴻老師):
藍老師的教法很跳躍式,結合財政跟稅法,但我聽不太懂,我只準備老師給的題庫,還有用財政跟稅法去撐。
我的讀書方法:
我上的是面授班,因為到現場上課比較能逼自己念書,沒有念書看到老師都會覺得愧疚,而且能跟老師互動,不會像上視訊班上到睡著,有問題也可以跟隔壁同學討論和問老師,看到其他同學那麼認真,也會激發你的鬥志促使你更加努力。
面授班的課程補習班都排好了,所以我就跟著老師的進度走,最好在老師上完課後就趕快複習完,因為那時候印象最深刻,複習起來最有效率。
還有讀懂課本比做考古題重要,真正懂觀念才能應付各種考題,所以我到考前還是一直在讀課本,但做考古題可以幫助你抓到重點,如果時間足夠兩個並行最好。
沒讀完是正常的,高考專業科目有6科,每本課本都超級厚,到考前有些內容我連一次都還沒讀過就上考場了,然後考試結束之後我覺得我考得很爛,不可能上榜,我都已經做好要再拼一年的打算,真的沒想到榜單上會有我的名字,重點就是說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就算還沒準備好也要去考試,可能跟我一樣幸運就上榜了。
在家學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