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高考會計-黃柏瑜(全國第三)


【背景及報考動機】

  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因為在學校選修了數理財務學程而對會計類科產生興趣,最後在同學的建議下走上國考這條路。於大二下報名了補習班(視訊班),但是太混(學校跟補習班都一樣)所以大二只上了部分中會及審計;大三因為大二累計的必修課程,因此大三也沒啥補習,上了部分成管會、中會、財政;大四比較認真,將中會完整詳細的聽完、部分法緒、部分成管會以及部分財政。但照這樣的上課進度,我也知道大四那年參加考試絕對沒望,所以我保留了2學分的體育課大五下再修,因此延畢的這年就是一個全職考生,而大五這年就把專業科目及兩堂公文扎實的聽完一遍。

【各科目準備方式】

(一)國文、英文、憲法

除了憲法大五那年聽了兩堂外,其餘沒碰過

(二)公文

        兩堂全聽

(三)法緒

        大四那年聽到民法部分結束

(四)中會(楊正老師)

        楊正老師中會教的非常詳細,上課時也會用例題點出許多細節,第一次聽的確比較難懂,沒接觸過中會或非本科系的學生,第一次上課信心可能會遭受打擊,但是多聽幾遍後,觀念架構以及例外情況都會非常清楚。

        中會我完整的聽完兩遍,上課時遇到不懂的部分就倒轉回去重聽,聽到懂為止,回去再將筆記謄寫到筆記本上,並把上課教的題目重看重算一遍,當作第一次的複習。這科我的準備方法沒什麼特別,就是把老師上課教的筆記背熟,然後不厭其煩的重複計算題目,老師在教完第二章,除了謄寫第二章筆記外,我還會重看重算第一章的例題;教完第三章,除了謄寫第三章筆記外,重看重算第二章。因此每章節在教學過程中至少會複習兩遍的筆記及題目,最後總複習時,僅針對筆記及做錯兩遍以上的題目,重複的複習以及大量的題目(課本習題、題庫及課堂小考)。雖然我將中會設定為搶分科目,但是中會分數仍然未達預期,所以有沒有需要投入這麼多時間需要自行斟酌。

(五)成管會(楊正老師)

        成管會向來是會計類科考試的拿分重點,所以這科我也是花了很多時間練習題目和看筆記,只是成管會跟中會不一樣,中會筆記看熟了,題目自然就會寫了,但是成管會光看筆記很不夠,遇到題目常常也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因此一開始寫題目時我是很抗拒這科的,但是再苦成管這科都要拿下,所以我反覆的看一點筆記寫一點題目,這科的申論題題目都很長,需要抓出重點,而抓重點就只能靠經驗,所以題目(課本、題庫及小考)的練習一定不能少。還有成管會的專有名詞很多,很多又很類似,所以各專有名詞背後代表的意義需要多記憶,我按照揚正老師的建議,將需要記憶的專有名詞及解釋抄在筆記上,固定一段時間就拿出來背誦。

(六)財政學(鄭漢老師)

        因為在學校有選修過經濟學,所以對財政沒有那麼排斥,但在學校也只認識了無異曲線,所以幫助不大。這科老師上課不會給太多筆記,因為重點都在課本裡,但我除了上課畫線外,回宿舍還會再找時間把課本裡的重點及圖形加上解釋謄寫到筆記本上,往後的複習就課本筆記結合著看。題目的部分,我並沒有聽老師的建議練習申論題,因為本身數學系畢業,對於自己的邏輯論述能力有一定的信心;因此題目只有將補習班發的選擇題題庫練習過一遍,而我遇到不會的題目通常會先翻課本,再上網找資料,盡量找出通則後,將結論抄在題目旁以便下次的複習,老師上課給的架構圖我也沒特別背誦,偶爾拿出來翻翻而已。這科不聽勸的後果很明顯反映在成績上,所以財政想拿高分還是得照著老師的方法走。

(七)會計審計法規(張旭老師)

        張旭老師上課並不會用一條一條的法條教學,而是用架構及會審法運行模式配合時間點畫在一張圖上,聽完張旭老師的課程,對於整體會審法規會有通盤的認識,我會把老師上課說要背誦的部分謄寫到筆記本上,之後每次要複習會審法規時,就先把筆記拿出來全部背誦一次,筆記隨時間會越寫越多,所以每次複習要背誦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不過長久下來,前面章節也越不容易忘,就是按照張旭老師教的堆疊式記憶,真的滿有效的。題目練習的部分,我只有將張旭老師課本後面的選擇題全部作完,做錯的題目盡量從課本後方的法條及課本內容找出答案,這科的選擇題題目通常都很好拿分,課本及法條熟讀就可以獲得不錯的回報。申論題部分沒有特別準備,就是將該被的部分背熟,其餘法條看熟後,結合老師上課中提到的實務及觀念,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來,很多綜合題型的申論題,老師上課都有提到解題關鍵,所以上課真的要認真聽。

(八)政府會計(張旭老師)

        政府會計是我相對準備較少的科目,上課也不是很認真,常常聽到打瞌睡,又得花時間倒帶重看。這科我是跟著張旭老師的建議走,因為政府會計有很多版本,我就只學張旭老師教的那一套,把公報謄寫在筆記本上,往後複習時就公報及筆記一起看,題目的部分沒有多做,就把課本後方的習題寫完而以,一樣,錯誤的題目要標記,從課本及公報內容找出答案後註記在旁邊。至於張旭老師後面用飆的部分,因為老師說很少考,考出來大家通常也不會,所以我也就只是上課聽聽而已,回去沒多做複習。

(九)審計(金永勝老師)

        審計這科在學校只修過3學分選修,老師人很好,所以都在混,幫助不大。

        這科要背誦的部分很多,回去就是背書,沒時間慢慢重新念一次,上課要專心聽,盡量在課堂中就聽懂章節觀念,回去後隔天就要把老師上課的筆記謄寫到公報上或者紙張上做第一次的背誦,之後的複習一樣採堆疊式記憶法,每次複習都先把前面章節的部分背誦一次再開始念新的,公報部分我有在目錄的地方編號紀錄先後順序方便複習,重要考典老師都會畫上大太陽。上課時老師會抽問之前教學的部分,這時我都會按下暫停試試看能不能答出來,一開始都還要回去翻課本才知道老師在問啥,到最後幾乎老師問什麼我都能回答個7.8成正確,這時我大概知道我的準備方法縱然耗時但有成效。題目的部分,我只有練習課本的選擇題,而申論的部分就沒有特別練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