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總體評析
1.綜觀本次基層三四五等試題,就「選擇題部分」視之屬於難度較低的一份試題,除了三等與四等行政學出現少部分細節艱澀題外,大部分題目屬於考古題且可輕易從老師上課課本《行政學精論》或《行政學大意精典》中找到答案 ,鑑別度(信度)不高,高分容易。
2.唯獨「三等申論試題」方向較為令人意外與偏頗,第一題屬於高普公共管理議題(Executive Agency的內涵與我國的對應,題目意旨為行政法人的應用),第二題屬於細節題型(後官僚組織的內涵與舉例),兩題內容雖然上課課本中均有,但不易掌握與發揮,高分較難。
3.一般程度同學「三等」應能考70分以上(選擇42分,申論28分以上);「四等」與「五等」試題容易,四等應有應能考92分以上,五等應趨近於滿分。
(二)題型評析
1.「選擇題型」出現新題庫並將命題的出處與範圍擴大,如新增吳定教授新著《行政學析論》,以及將屬於高考「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兩科的專業範圍納入,導致行政學選擇考題難度與鑑別度提高。
2.「選擇題型」仍以理解與推論題為主,重視理論(包括細節)的熟悉與瞭解程度,對讀書方法正確的同學有利。
3.近來「申論題型」已走向大申論時代,題目較細且大多出自選擇題的變形,如103高考的「財政集權與分權理由」以104高考出現「衝突正反功能」,「預算過程」,及本次地特的「行政法人」與「後官僚組織」,未來於申論的準備上應注意此命題趨勢。
地特完整試題解析請參照老師與課堂中提供的解題講義,以下僅分別針對申論答題方向與部分特殊選擇題於本教室說明如下:
申論題部分
一、何謂”Executive Agency”?在我國對應、最相近的法制設計及其施行狀況為何?
【本題出自課本第六篇第三章,參見p.6-81】
擬答
(一)破題:說明政署(executive agency)的背景與意涵
(二)內文:
第一段說明行政法人的設計原則
第二段說明行政法人對應的法制與施行情況
(行政法人法-民國100年4月通過,並舉例說明-國家中山
科學研究院、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臺灣電影文化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
(三)結語:行政法人實施的成敗關鍵
二、後官僚組織(The Post-Bureaucratic Model)的特性為何?試舉一例分析之。
【本題出自課本第一篇第一章 參見p.1-74】
擬答
(一)破題:說明後官僚組織源起與意涵
(二)內文:
第一段說明後官僚組織設計七大原則與特徵
第二段舉例說明:學習型組織
(三)結語:民主行政的建立
選擇題部分
三等代表試題
B3.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為部會級政策統合機關,其決策運作模式為何者?
(A)委員制 (B)首長制 (C)統合制 (D)協商制
解析:參見課本p.2-11,國發會形式上為委員制,實質為首長制,此即我國組織名實不符的病象。
D9.那一項預算赤字的概念一般是屬於預算外收支,其短絀或未來潛在虧損皆未記入我國政府預算赤字之中?
(A)循環性預算赤字 (B)總預算赤字 (C)結構性預算赤字
(D)信託基金預算赤字
解析:本題題旨為隱藏債務所導致的預算赤字問題,所謂「隱藏債務」,係指政府各項潛在的負債,且未納入公共債務法規範者,諸如信託基金、營業基金等。
D25.有關「第三者政府」的興起與功能,下列何者錯誤?
(A)可調合人民對公共服務的渴望
(B)懼怕政府權力過度擴張
(C)因應政府行動的轉變和多樣性
(D)主張市場失靈是非營利組織介人提供公共服務的唯一前提
解析:參見上課課本p.4-41。
四等代表試題
B14.關於理性抉擇觀點的組織學習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認為組織面對環境的刺激與挑戰,有調適或學習的本能
(B)追求完全理性,試圖透過彈性化規範來面對環境之不確定性
(C)認為組織在試誤的反覆過程中,可從成功經驗建立標準化
作業程序
(D)認為大幅度適應學習,也是組織的理性選擇
解析:
(1)選項(B)屬於「行動理論觀點」的組織學習論,接近雙圈學習觀點。
(2)選項(A)(C)(D)屬於「理性抉擇觀點」的組織學習論,接近單圈學習觀點。
A15.何種組織文化較強調人力資源的內聚力,使員工積極並有彈性而效命於組織?
(A)派系文化(clan-based culture) (B)層級式文化
(C)多元文化(multiple culture) (D)市場取向文化
解析:學者威廉大內(Ouchi)在《Z理論》一書中藉由日本
傳統社會中「派系」(Clan)的觀念來說明團隊的意義:
「派系是人群在參與經濟活動時彼此親近的組合,在部族中,個人與個人間習慣於彼此依賴,並對其工作關係具有長期承諾,加以部族成員由於長期的良好配合,故能形成具有內聚力的團體,並且解決部族的共同問題,Z型組織就是由許多部族型式的團隊所整合而成的。」上述派系觀念即派系文化的內涵,亦指日本式的組織文化。
C19.英國學者佩頓(Paton)及麥克卡爾曼(James McCalman)提出「特洛皮克斯」測試法(TROPICS Test),以協助了解組織變革衝擊的規模,以及最適當的因應變革
方法。下列何者錯誤?
(A)T:time scale,指變革發生時間的長短(B)R:resources,指資源的來源
(C)O:organization,指組織的型態 (D)C:control,指控制權掌握在何人手中
解析:本題出自吳定教授新版《行政學析論》一書,「特洛皮克斯」測試法(TROPICS Test)包括下列要素:
(1) T:time scale,指變革發生時間的長短。
(2) R:resources,指資源的來源。
(3) O:objectives,指組織的目標。
(4) P:perceptions,指認知。
(5) I:interest,指利益。
(6) C:control,指控制權掌握在何人手中。
(7) S:source,指來源。
五等代表試題
A42.與私部門相比較,下列有關公部門績效管理特質的敘述何者錯誤?
(A)公部門的績效目標較容易達成
(B)公部門的績效管理面對多元認知差異的問題
(C)公部門的績效目標比較不容易界定和衡量
(D)公部門的績效目標比較不具體且陳義過高
解析:公私部門績效管理差異大致如下
1.公部門績效管理多元認知差異。
2.公部門施政計畫陳義過高。
3.公部門績效較難以界定。
B43.「代表性官僚」概念的主要意涵及功能,一般而言,不包含下列何者?
(A)行政人員的社會背景和地位會影響其工作績效
(B)反應政治勢力的恩庇結構
(C)改善民眾對官僚體系的負面印象
(D)打破功績用人制度的僵化
解析:參見上課課本p.5-18。
莫忘初衷,功到自然成,各位加油!
(以上文章轉貼至陳真老師粉絲團-陳真老師行政學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