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行政-本國文學概要考前重點


高考文化行政-本國文學概要考前重點

 

文學發展與政治環境的關係非常密切,試就古典文學傳統舉例論述之。

南朝梁劉勰在其文學批評的著作《文心雕龍‧時序》中說:「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幽厲昏而〈板〉、〈蕩〉怒,平王微而〈黍離〉哀。」誠然,什麼樣的時代風氣、社會狀況,就會產生出什麼樣風格與特色的文學作品,《文心雕龍》的這段話正說明了文學與政治環境的密切關係,以下茲以魏代的「正始文學」為例論述之。

 

「正始」為魏少帝曹芳的年號,其時,權臣司馬氏家族專擅,大肆誅殺異己,魏已名存實亡。文人士子身處其間,進退失據、動輒得咎,不免灰心世事,走上明哲保身之途。當時講人倫禮教的儒家思想,已失去了維繫人心的力量,消極避世的老莊思想大盛,於是形成一股佯狂與清談的風氣。此股「玄風」影響所及,讓文學作品帶有濃厚的哲學韻味,突顯了個人的情志與性格。

 

「正始」時期的代表文學家為竹林七賢,七人皆放曠不羈,反對傳統禮教的束縛,七賢們任性乖張的行為之下,掩藏的是身處亂世中無法解脫的苦悶與無奈,其中的阮籍、嵇康尤為特出。

阮籍詩作中透露著濃厚的消極避世情緒,代表詩作為「詠懷詩」八十餘篇,內容不外譏刺時政、感嘆人生,或是遁世、遊仙。「詠懷詩」大量運用比興手法,形成了含蓄蘊藉的詩風,以「遙深」的詩作,來寄託深遠的苦悶哀傷與無法排遣的孤獨了。嵇康性情剛烈孤高、倨傲狂放,不與現實妥協,具強烈的反抗精神。其詩作以四言為佳,〈幽憤詩〉為其代表。嵇康以道家精神批判現實,詩中流露了不妥協的強烈反抗精神,後世評論者常以「清峻」、「峻烈」一類的詞語形容其詩風格,可說是至為貼切的評論。

 

文學是一個有機體,因時變遷、隨勢進化,故一時代必有一時代之文學。例如因為周厲王、周幽王昏庸無能,所以《詩經》中便有〈板〉與〈蕩〉等詩作來反映對時政憤怒的心情;又如周平王東遷後宗室衰微,便有了〈黍離〉一詩來表現哀怨悲傷的情緒。由此可見,文學實深受時代與環境之影響。

 

更多文化行政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