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學重點,司法特考前必看100條(上)


犯罪學重點,司法特考前必看100條(上)

【犯罪學概要】的準備要「一步一腳印」並無速成之法,針對考前這段不多的時間,特別整理了以下重點,希望對大家有考前複習有所幫助。

 

犯罪學考前必讀100個重點整理

● 犯罪學觀點1-9

● 犯罪學學派10-23

● 犯罪學理論24-50

 


一、犯罪行為及偏差行為定義之比較以及兩者之關係(包含關係、交叉關係)。

 

二、犯罪現象七大特性(普遍性、相對性、複雜性、變異性、感染性、流動性、低威嚇性)。

 

三、刑事司法之漏斗效應、偏差行為及犯罪行為三者間之關係:

(1)偏差行為是漏斗的最外圍,而犯罪行為則是漏斗的最底端處。

(2)偏差行為不等於犯罪行為。

(3)刑事司法漏斗效應之優、缺點。

 

四、犯罪學之意義、犯罪學研究目的、犯罪學研究之價值

 

五、犯罪測量之方法

(1)官方犯罪統計法、自陳報告犯罪統計法、被害者犯罪統計法各自之意義、優點、缺點。

(2)三種測量方法之相合性、相異性。

 

六、犯罪黑數

(1)意義、特性、發生原因、發現犯罪黑數之方法、犯罪黑數限制、重要性。

(2)犯罪黑數與犯罪灰數之比較。

 

七、犯罪觀點論

(1)一致觀、互動觀、衝突觀。

(2)注意以上三種觀點之犯罪定義、犯罪成因、理論基礎、犯罪防治對策。

 

八、台灣近年來整體犯罪趨勢,從犯罪區域分佈、犯罪率、犯罪類型、犯罪人口率、監禁率、超收率來看。

 

九、犯罪之相關因素

(1)家庭狀況與犯罪之關係。

(2)大眾傳播對犯罪之影響。

 

十、古典犯罪學派

(1)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對犯罪原因的看法、理論基礎、對犯罪防治之貢獻。

(2)貝加利亞及邊沁的主張及貢獻,尤以邊沁之四種制裁體系為重要。

 

十一、實證犯罪學派

(1)對犯罪原因之看法、基本論點、對犯罪防治之貢獻。

(2)龍布羅梭之理論要點及五種犯罪人的分類,尤以生來性犯罪人最重要。

 

十二、古典犯罪學派實證犯罪學派之比較。

 

十三、犯罪生物學派(特徵理論)

(1)基本主張、優點、缺點。

(2)早期犯罪生物學派各理論之主張:身體外觀特性與犯罪、體型論與犯罪、基因及遺傳與犯罪。

(3)現代犯罪生物學派各理論之主張:以神經生理學與犯罪(腦與犯罪)最重要。

 

十四、心理心析學派

(1)對犯罪成因之解釋及對於犯罪防治之啟發。

(2)人格動力。

(3)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之指導原則與內涵。

(4)人格發展。

 

十五、瓦特斯八類犯罪人思考型態

 

十六、行為主義理論(制約學習理論)→基本主張、增強作用(正增強、負增強)、對犯罪預防之啟示。

 

十七、社會學習理論→暴力行為的形成因素有三種、個體在行為學習過程中,受到之影響與支配、暴力行為持續之原因。

 

十八、心理病態性格(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形成之原因、反社會人格特徵、治療處遇對策。

 

十九、芝加哥學派(犯罪區位學研究、文化傳遞理論)→高犯罪區域相關因素(物理因素、經濟因素、人口因素);青少年犯罪主因(集中原則、距離原則、傳承原則);預防犯罪對策。

 

二十、集體效能理論→意義、理論主張(1997年版與2006年版有所不同,見霍華德保成犯罪學P.137)、犯罪成因、犯罪防治主張。

 

二一、社會亂迷理論(無規範理論)→社會亂迷的意義、犯罪原因的看法、社會分工、犯罪的四項功能、預防犯罪對策。

 

二二、墨爾頓古典緊張理論(社會結構與亂迷理論)→基本主張、五種社會適應者、對犯罪預防之啟示。

 

二三、墨爾頓古典緊張理論與涂爾幹的「無規範理論」之比較。

 

二四、安格鈕(Agnew)一般化緊張理論→之四種負面情緒來源、緊張與犯罪之關係、及處理緊張之因應對策。

 

二五、一般化緊張理論與墨爾頓古典緊張理論之比較

 

找犯罪學參考書<<<

 

二六、幫派副文化理論→犯罪形成原因、犯罪副文化特徵。

 

二七、差別機會理論→三種不同副文化與犯罪之關係、影響犯罪防治政策(為青少年而動員、對抗貧窮的戰爭)。

 

二八、暴力副文化理論→暴力副文化七大定理、說明不同種族間犯罪率的差異現象。

 

二九、差別接觸理論之九大命題。

 

三十、艾克斯(Akers)差別增強理論→基本主張、其修正差別接觸理論之處為何?又與差別接觸理論有何相同點?

 

三一、中立化理論→五大中立化技術。

 

三二、社會疏離理論→三種疏離型態及少年犯罪之防治對策。

 

三三、抑制理論→內在抑制力與外在抑制力與哪三種力量結合後具有阻絕犯罪之功效?

 

三四、社會控制理論→人性假設、人不犯罪原因及社會鍵內涵。

 

三五、標籤理論→犯罪之定義、偏差行為形成之過程、犯罪學及刑事政策之應用。

 

三六、修復式正義→定義、理論基礎、基本原則、具體做法、正負面評價。

 

三七、社會衝突理論→各支派之代表人物、對犯罪成因之解釋。

 

三八、雷格利(Regoli)與海威特(Hewitt)之身分差別壓迫理論之四大主要論點。

 

三九、新古典犯罪學派→對於古典犯罪學派之修正及比較

 

四十、理性選擇理論→理論啟蒙、對犯罪原因的看法、理論結構、衍生之犯罪預防策略、對政策之影響。

 

四一、情境犯罪預防→意義、五大策略(增加犯罪阻力、增加犯罪風險、減少犯罪誘因、減少犯罪刺激、移除犯罪藉口)二十五項技術、副作用(犯罪轉移效應、利益的擴散)及改進之道。

 

四二、嚇阻理論→一般嚇阻及特別嚇阻之內涵及應用。

 

四三、發展性理論之分類(潛伏特質理論、生活週期理論)及兩者之不同。

 

四四、慢性犯罪者→研究設計、重要發現、政策意涵。

 

四五、一般化犯罪理論→犯罪與犯罪性之區分、低自我控制之成因、犯罪預防對策。

 

四六、社會控制理論與自我控制理論之差異點:探討層面不同、對犯罪成因不同、對犯罪預防不同、對個體研究的階段不同。

 

四七、宋貝利互動犯罪理論之內涵與結論

 

四八、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內涵、2003年理論之擴充、修正中止與持續犯罪內涵、犯罪預防對策。

 

四九、兩分類犯罪人理論→侷限型與持續型犯罪人之內涵與比較。

 

五十、整合理論之興起原因與整合之類型

 

延伸閱讀:犯罪學重點,司法特考前必看100條(下)

 

犯罪學參考書<<<

 

找更多新書<<<

金榜函授在家補習課程

函授諮詢專專員

歡迎追蹤我們,看更多考試內容

★追IG 看蟲蟲哥;
★加LINE@好友 有好康
★訂閱頻道 看免費考試影片

考情新聞頻道

志光推特

志光補習班考試情報網 <<

保成學儒補習班國考資訊網 <<